随着设计院依据自身固有属性来分行业开展勘察设计业务的默认规则的逐渐瓦解,设计院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实现自身发展,强化自身生存能力,不少设计院的业务模式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拟围绕全过程咨询这一业务模式,探讨设计院的组织结构需要“变”和“不变”的点。
设计院业务模式的多样性很明显,有通过夯实自身所在行业细分领域中的特定业务产品,或强化某一业务链条上的特定环节,来实现差异化竞争的企业;有拓展自身所在行业的整体服务能力,打造优势领域的工程总承包业务能力来实现发展的企业;更有一些体量较大的设计院,业务跳脱出原有的市场桎梏,在布局多个行业进行发展的同时,围绕选取所布局行业内的某些细分产品,打造以总承包为主、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为重要发展方向的业务模式,同时以投资为牵引,通过多元化业务带动整体业务规模的增长。
全过程咨询业务模式目前还处于发展的起步期,在实际操作中,全过程咨询的三个重要特点比较明显:
一是项目全生命周期负责 ,即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持续提供工程咨询服务,这要求企业对项目的整体发展脉络有清晰的认识,能做到通过自身能力或整合资源,实现项目的建设管理和后期运维,无明显的业务短板。二是工程集成化管理能力, 即整合业务资源和专业能力,实现项目组织、管理、经济、技术等全方位一体化,这要求拟开展全过程咨询的设计院至少具备上述的综合业务资源的整合和引领能力。
三是问题多方案解决能力 ,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为客户需求提供局部或整体的多种解决方案的能力。
结合以上三个特点,可以看出全过程咨询模式在业务开展之初就对牵头企业提出了综合统筹管理的要求,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不断考验牵头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作为工程项目开展过程的上游和业务价值链的优势环节,设计院开展全过程咨询业务具备天然优势,但受限于原有业务对应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层级,其组织管理能力相对于部分施工企业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从业务进程来看,受限于多数设计院自身的规模,全过程咨询业务的开展,在初期更多的是围绕特定业务产品的整个链条展开,通过特定产品的堆叠最终实现对应业务模块的综合服务能力,从而实现相应行业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的基本覆盖。
为了方便讨论,笔者从一个特定行业、特定产品的全过程咨询服务开始讨论。业务模式的变化是企业战略意志的重要体现,全过程咨询服务的发展过程必然对应着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动和战略发展思路的改变。受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组织结构的“变”与“不变”。
“变”的因素,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
第一个“变”的因素是开展全过程咨询对应的业务单元增加,要对项目的全环节要素进行考量。 全环节要素一般包括设计咨询、招标代理、勘察、设计、监理、造价、项目管理等实际要素,结合设计院的当前业务条线,进行要素在全过程链条上的查漏补缺,实现业务要素的整合补全。除了业务链条要素的整体梳理,还需要强化业务整合能力的抓手建设,完善业务引领单元搭建,确立引领单元在全过程咨询中综合管理的业务统领地位。
第二个“变”的要素是在完成全过程咨询业务机构搭建的基础上,完成整体组织结构的对应变动。 在当前黑天鹅频发的市场环境下,设计院组织形式伴随业务专业化与多元化进程越发多元,小型设计院以直线型组织为主,大中型设计院在形式上以职能型组织和事业部型组织形式为主,少数设计院在尝试矩阵型组织和多维立体型组织。作为新推出的全过程咨询业务模式,企业需要考虑新设立的业务单元如何与组织实现适应性发展,可以借此机会再次推动组织变革,通过建立客户平台结构、内部任务市场、网状评价关系的形式,形成客户导向的设计院组织形式。
第三个“变”的因素是在完成组织变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职权以及对应人员再培训。 在职权划分上以标准化项目推进流程为重要指引,明确各组织单元的定位,强化部门之间的协作以及对于业务的支撑力度,大中型设计院应该在明确各组织单元前、中、后台定位的前提下,细化权责内容。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执行动能是人力资源这一核心要素。人力资源是一项重要的竞争资源,设计院要强化人才培训机制,从业务人员、技术人员、运营人员三大维度对组织调整、权责变化实施强化培训。
组织结构的变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推进全过程咨询业务对应的组织结构的构建过程中,要考虑外部环境的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又要充分结合内部的资金、物料和人力等资源,实现设计院全过程咨询的业务能力匹配。
推行全过程咨询业务模式的过程也是设计院面对不确定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设计院要在具体层面对组织结构进行微调,以变化应对变化,提高对变化的适应性,实现在变化中积极发展。
推进全过程咨询,在对应的组织结构变动中有三个点是“不变”的:
第一个“不变”的点是围绕业务战略为核心组织设计思路。 全过程咨询业务作为一项较新的业务模式,制定好发展战略对于业务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战略意志的执行保障,公司的组织结构要围绕战略意图进行深化,从而实现战略、组织与业务模式的有机统一。
第二个“不变”的点是清晰的组织结构。 清晰的组织结构源于组织单元的明确定位,定位清晰要求对组织单元进行有逻辑的归口,比如从快速响应和满足客户个性需求的角度来划分组织前台,从快速组件化和模块化解决共性需求、完成信息提炼的角度来划分组织中台,从内部基础建设和支撑服务的角度来划分组织后台。划分的角度可以明显不同,但要实现逻辑的闭环且能辅助战略和业务实现落地发展。
三个“不变”的点是需要考虑组织结构实现的现实条件。 企业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考虑当前的财务资源、生产资源、人力资源是否能够支撑组织的有效运作。第一,从财务资源来看,为实现全产业链的业务咨询能力,企业所需的资金来源是否能够通过自我造血之外的方式实现?面对不确定的业务发展进程,企业从外部获得资金支持的能力至关重要;第二,企业为达到全过程咨询的业务能力,所需业务资源的产能或供给能力将成为发展优势或是抑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因此设计院在搭建组织结构时,需明确自身对资源的获取能力,在有明显短缺的地方,通过积极构建高效的集采体系来解决重要业务资源短缺的问题;第三,企业还需考虑能让组织有效运作的人力资源的需求情况,多数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组织结构本身并无问题,但在执行层面的结果却相差甚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战略和执行两个层面都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
设计院在开展全过程咨询业务时,需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应以“不变”的因素为前提,以“变”的因素为指引,以此来搭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组织结构。(本文作者王林华)
来源:勘察设计前沿
影响思维:论BIM与工程行业数字化转型。
大家好,我是影响思维。谈到BIM和数字化,就不得不提到人才。而要培养人才,就需要开展培训。作为设计院,如何开展BIM人才培训呢?今天,我们从培训的角度来探讨一下。
设计院应如何开展BIM人才培训?许多人认为,BIM培训就是学习Revit等软件的操作技能。我也写过很多Revit软件的操作教程,比如《Revit建筑设计思维课堂》、《Revit机电深化设计思维课堂》等。这些教程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专业,教授不同的操作技巧。这些技能主要是针对一线设计人员的。
然而,设计院有很多不同的岗位,并非每个岗位都需要操作Revit等成熟技能。例如,校审负责人、总工和项目经理,这些岗位不需要掌握BIM技能。因此,BIM的技能培训需要与岗位需求相匹配。培训可以分为行业政策和软件操作技能两个维度进行。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讨论如何为各岗位提供培训。
对于一线设计人员来说,他们是设计院设计生产任务的主力军。对于这些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技巧,并了解行业政策和知识。因此,他们需要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所有Revit操作技巧和技能,包括创建BIM模型、创建所有族、定义视图和注释信息、以及与图纸相关的技能和技巧。此外,他们还需要掌握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转换和操作,例如Revit与YJK之间的数据切换和转换。除了这些操作技能,他们还需要掌握相关的管理系统,如族库管理器的操作和使用,以及了解院内BIM的工作流程。这些专业知识的培训通常是设计院组织的培训内容。通常,这些培训需要根据专业进行针对性培训,每个专业需要4到5天的时间,因为这些属于操作技能类培训,所以细节比较多。
对于设计管理部门来说,软件操作技能和行业政策知识的要求一般。在设计软件操作方面,重要的是掌握BIM软件的常用操作。例如,在Revit中如何查看和浏览模型,如何查询构件信息和属性,以及进行基本的修改操作。在这里,更重要的是对设计内容和专业性进行审核和把关。
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如何使用Revit中的工作集、链接等协同管理方式进行操作和设置,并结合任务管理系统和平台,完成项目任务分解和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评价。
目前,许多设计院都设有三维校审平台,需要结合平台操作完成校审工作。这种培训对技能要求不高,一般需要2天左右的时间。
技术管理部门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较少,但需要了解行业政策知识,例如掌握行业发展趋势、了解政策导向、掌握数字资产管理知识和使用族库管理器等数字资产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同时掌握资产管理信息的原则和评价方法。
这种培训主要偏向管理和技术发展,而不是实际操作技能。除了技能和知识,还需要了解如何制定基于BIM的技术工作流程和管理流程。这是设计院的核心技术路线,通常需要一天左右的时间来完成相关培训。
设计营销部门需要系统性掌握BIM相关政策,特别是收费相关政策和BIM模型审查相关政策要求等,同时了解BIM相关工作优势。虽然这些优势需要结合合理的建设方管理体系才能完整体现,但这也是当前BIM推广过程中的一个盲区。讲解这些知识通常需要半天的时间,因为它更多是一些软性知识,而不是操作软件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将其应用于设计营销中,实现更好的效果。
对于设计院的管理部门来说,它是整个设计院的核心和发展的领导。我们需要了解当前政策的要求以及基于BIM生产和传统的CAD生产组织上的差异。考核成本的差异等方面也需要清晰地认知。
了解这些后,我们希望能制定合理的管理体系,形成数字化的设计模式。这些知识只需要半天时间就可以完成针对院进而核心领导的培训内容。如果您需要更多的了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我们可以为您量身定制一份专属的培训方案。
以上就是本期影响思维说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我是影响思维的一名资源从业者,我们下期再见。
相关问答
一、培训目标:1.提高结构工程师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2.培养结构工程师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强结构工程师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二...
1.国家建筑师考试培训中心:负责国家建筑师资格考试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是国内最权威的建筑师考试培训机构之一。2.建筑师教育培训中心:由全国各大高...
设计院:南大设计院,东大设计院,省设计院,民用院(现在的长江都市),交规院,市院,城镇院……还有天华、GOA、筑境、CCDI等大设计公司在南京的分公司设计...设...
由于国企设计院的规模、地域、行业等因素差异较大,待遇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国企设计院的员工享受较好的福利待遇,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
我发现这个版的几位版主说话超级不负责任,我就是在设计院工作的。设计院也需要新老交接,不拿项目给新人做,新人怎么成长,我们现在都为找合适的项目...
可以做个设计事务所做基础账户。然后项目需要的话挂靠个设计院。你要是想做的话。估计是有项目来源。要真正养一个设计院不容易。可以做个设计事务所做基础账...
[回答]室内设计:岗位培训:室内设计师、施工图深化设计师: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家庭装修和公共空间的装修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类餐厅、宾馆及娱乐等场...
我国工程设计行业发展,由于受历史因素影响,早期的组织结构形式以事业单位性质的设计院为主,直到20世纪90年代起,才开始分批转为股份制或国有独资企业。但目前...
[回答]就业方向很多,具体内容如下:1、设计院。对于刚踏入行业,什么也不懂,规范和行业也不熟悉,去设计院是的学习和历练的环境。毕竟设计院任务多、项目种...
主要职责是森林资源、绿地资源、湿地资源和沙化土地的调查、监测及分析,造林绿化工程和林木采伐工程核查,园林绿化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编制,各种林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