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各种形态的乐器演奏者进行膨胀和压缩处理,塑造出趣味十足的“球形乐者”雕塑;把敦煌莫高窟壁画角色人形化,开发出关于寻找修复莫高窟壁画方法的快乐桌游;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风筝的制作技艺,以中国古代十二星次为主题进行IP设计……这些创意作品全部出自高校师生之手。11月8日,“春华秋实”2023儒词杯艺术创作大赛顺利举办,作为厦门华厦学院30周年校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览由该校人文学院主办,由人文学院儒词工作室负责策展。
展览以校内大方楼教学成果展示厅为主馆,以常勋艺术馆为分馆进行展出。展品均为人文学院设计专业优秀学生作品,其中,主馆主要展出陶艺、空间、雕塑、文创等作品,分馆展品以创意影像为主,展出作品有专业竞赛获奖作品、优秀毕业设计作品、课程优秀成果等。人文学院期待让师生、校友们在观展的过程中共同见证华厦人文的教育成果。
譬如,主馆的雕塑展区展出的是由数字媒体艺术雕塑工作坊师生共同创作的作品,所用的工艺有传统的石膏工艺、现代的3D打印技术等,师生采用抽象化、夸张化的风格,创作出包括《大思想家》《南音》《乐系列之——吹拉弹唱》等作品,利用趣味性十足的雕塑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分馆展出的创意影像作品中,除了多部获奖作品外,也有学生的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和课程优秀成果,如聚焦村医的纪录片《医靠》、记录脑瘫儿童成长的纪录片《牵着蜗牛去散步》;用创意剪辑手法展示“双减”政策实施前后学生的心态变化的作品《--=+》等。这些作品,均传达出华厦人文学子对当下社会议题的关注与思考。
本次展览大受好评,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教授方柏山认为,纪录片《医靠》将镜头艺术聚焦平凡而伟大的乡村医生,能够关注到乡村的健康问题,让百姓有“医”可靠,这是很好的作品题材。他说,“艺术就如同精神支柱,不仅在生活中带来艺术启迪,在科学研究中,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创新精神与科研领域的创新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
来源:海峡导报
青春,可以是在图书馆里奋笔疾书、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也可以是在实验室里孜孜探求、在田野上仰观俯察……
青春是一种进行时,它有万般模样。 你的青春是什么模样?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李韫涵同学,聊聊她的“设计”之路。
素描课上,坐在画架前的李韫涵正反复观察面前的石膏头像,分析面部肌肉走势和骨骼结构,手握画笔不时在纸上排着线条,力求与雕塑1:1还原。对于她的画作,老师笑称“把人像画出了'秤砣'一样沉甸甸的感觉,非常扎实” 。
或许是遗传了母亲的绘画基因,她从小就对绘画有极大兴趣 。而对凡事都认真扎实的态度,让这份兴趣变得更加专业,引导她在设计的这条道路上愈走愈远。
入学三年,获评多项校级、院级奖学金,获得校级以上科创竞赛奖项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专业学习之余还为学校、学院宣传平台制作了无数设计作品……
她是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视觉传达专业2020级本科生李韫涵,一个认真踏实、热爱尝试、有着自己设计梦的女孩 。
李韫涵在学院奖学金颁奖典礼上发言
“天赋不够,努力来凑”
大一刚入学时,对比周围一些参加过艺术类校考,竞争过国美、央美等各大美院的同学,李韫涵顿时感到压力巨大。听不懂课程和同学间谈论的内容,自身差劲的手绘、造型能力,在她看来“自己没有设计的天赋,哪哪都是困难” 。
“大一的时候我不怎么说话,没有特别多情绪,我只是觉得要沉下心来积累。”在日常生活中,她常常向身边的老师同学请教,比如用哪种笔刷能让颜色均匀、常用的素材网站有哪些、老师课堂中案例来源的公众号是哪个……这些一点点的小事积累起来,成为了她进步的一步步阶梯 。
一次,在《形态构成》课上,她的课程作业——一副用纸胶带拼贴而成的“断”字,引起了授课老师甘森忠的兴趣,“试着接着做下去” 。结课之后,她将老师的话语视作肯定,进一步延伸创作。
李韫涵的作品《断舍离》
起初,她想用纸胶带的断裂感和通透感,进行文字重塑,表达“断”的深层文化含义。后来,受《断舍离》一书启发,她在“断”的基础上进一步创作了“舍、离”。
为了作业更好的呈现,李韫涵一次次地找甘老师探讨请教。“前后大概改了10稿吧” ,从背景的颜色、纹理到字体的大小、粗细,一点点地来回调整细节。
持续了一个暑假的“精雕细琢”,《断舍离》走进了学院课程展,后来又为她斩获了“两岸新锐设计竞赛 · 华灿奖” 。
“在尝试中找到热爱”
一场微信公众号运营讲座,让她对新媒体产生了兴趣。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先后加入学校微信公众号团队,还成为学院新媒体运营部部长。
李韫涵在文艺晚会后台
在团队成员的印象里,“韫涵是一位认真靠谱的工作伙伴”“从她手中拿到的照片质量都很不错” 。为了完成一篇校园玉兰花的推送,她带着相机在厦园里走走停停,在各种时间地点、尝试各种拍摄角度,只为捕捉玉兰最美的瞬间 。
李韫涵拍摄的玉兰花
除了摄影,她还负责一些课程和学术系列讲座的海报设计 。身兼数职的她,在学生工作中练就了多任务处理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积累,也让她从任务的执行者,逐步走向团队的管理者。身份的转变,也伴随着她的成长蜕变。现在的她,在学院部门中更多的是发挥“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面对团队伙伴,她无私分享,有问必答。有时她还会主动约上心烦的伙伴散步,一走就是几小时 ,边散步边聊天疏解对方的负面情绪;面对工作,她从容不迫,统筹各方。“交给她的事情,我基本不用操心。” 对于她的工作能力,老师也给予了十足的肯定。
李韫涵设计的部分海报作品
专业学习与学生工作,这两条线交织着李韫涵的大学生活。将学生工作中学到的经验方法同步运用到专业学习中,是她平衡工作和学习的“秘籍”。而为了新的项目头脑风暴的过程、灵感迸发时的欣喜,都使她对设计这件事“愈发上瘾” 。
“设计就是走到人当中去”
“我很喜欢从身边的一些人和事里面听故事。” 李韫涵认为,“我觉得设计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走到人当中去,走到生活当中去”。
“这学期不管多忙,就算通宵补作业我也一定要抽时间调研,拿着相机走到村落里去拍!”微纪录片《信与诚》的创作过程,对李韫涵来说,便是这样一次难得的调研经历。
李韫涵拍摄的微纪录片画面截图
为了这次拍摄,她大量阅读了闽南民间文化相关的资料,反复观看优秀的访谈节目,分析学习其中的镜头语言和声音设计。
但由于缺乏经验,设备在拍摄当天状况百出 。拍摄不到一半,相机就没有了内存,她只好用手机继续拍。不过瑕不掩瑜,多亏前期充足策划,她还是拿到了有价值的采访素材,以及拍摄到最具代表性的画面来阐述主题。
本身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外籍授课老师,对她的作品很感兴趣。从构思、修改到成片,李韫涵与老师频繁交流。 尽管这份作品错过了影展的投稿时间,但是为她带来了不错的课程分数。
“虽然这个片子呈现得不是很完善,”李韫涵坦言,“但它是我非常喜欢的东西,未来如果有机会,想把这种以人为核心、以地域性文化为主题的作品做得更好。 ”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李韫涵开展了为期90天的医疗科普类新媒体实习,她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健康科普图文、健康科普大赛活动筹备等。原本枯燥的医疗知识,经过她的排版、设计,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吸引了更多受众阅读 ,这让她觉得很有意义。“我希望科普可以越来越'年轻',让大家有兴趣、看得懂。”
李韫涵设计的健康科普海报
这段经历也让她对设计有了新的感悟:“传媒的视觉和内容表达固然重要,但是成为一个好的文化管理者,有更高层次的战略布局更为重要。”未来,她希望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拥有文化管理者的眼光,做好接手的每一个设计项目。
文:倪郑颖
责编:张火火、曾浣浣
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相关问答
[回答]~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艺术设计系开设的专业以及研究情况专业设置: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产品设计厦门大学...
哎呀~~作为一个在厦门本土待着的搬砖汪,这个要答一下。厦门最大的设计院当属合道设计院(也就是厦门合立道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原厦门市建筑设计院改...
去58,赶集网,这些地方查询一下,基本上清楚行情,然后发求职信息,大概可以知道自己的身价6000~8000吧有三年经验,在厦门找到好的话可以将近1W,这是在厦门岛外看...
合道设计集团福建九龙建筑设计院厦门大学建筑设计院福建东南建筑设计院九洲建筑设计院还有西北院东北院上海院那些总之很多合道设计集团福建九...
感谢邀请,红专设计根据十几年的酒店设计经验,做出以下几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到大家。酒店设计公司很多,有的业主在找设计师感觉完全没有头绪,或者觉得反正都...感...
[回答]厦门模优培训算是比较好的模具设计培训机构,对模具设计、模具编程这块零基础也没有关系,老师都会耐心教,教学场地环境也很好,设备齐全。可以找厦门...
您好,小编对于北方的装修市场是比较熟悉的。对于厦门的装修市场是在不是很了解,不好意思哈!可以对于设计师的话要想加入建筑设计公司的话,主要考虑的应该是...
首先,由于我无法直接访问最新的数据库,所提供的信息可能需要您进一步核实。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2011年厦门理工学院招收美术生的专业和文化分数线可...
[回答]厦门子润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以平面设计、广告策划、印刷制作为一体。公司致力为企业全案品牌策划服务。我们拥有多年的广告制作经...
厦门创家园是一家有多年装饰及施工经验的本土企业.已成功完成的设计与装璜工程遍布中国各省及香港、中东等地。项目包括住宅、商店、办公室及厂房、...